::: Previous

從尼特族現象 談青少年生活技能教學

發佈日期: 2007-03-30

收藏

作者: 賴香如


從尼特族現象 談青少年生活技能教學

一、 前言
健康是人類的基本權力,也是每日生活的資源,它強調社會和個人資源及身體的能力。因此擁有健康,個人或是群體才能夠一方面滿足個人需求,一方面改變或適應環境。(Robertson & Minkler, 1994, p.298)

二、 尼特族與青少年的生活技能危機
  尼特族(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簡稱NEET)最早出現在英國,是指結束義務教育後,既不升學也不工作,也不參加職業培訓的年輕人。日本政府的「勞動經濟白皮書」,將尼特族定義為學校畢業後既不做家事也不上學,也沒有工作意願的15~34歲未婚族群。據估計現在日本全國約有八十萬人,到2010年時,可能會增加到一百萬人,成為日本社會的一大隱憂。

  台灣到底有多少尼特族?目前官方並無相關資料。學者認為台灣目前的「尼特族現象」不如日本、美國明顯,但在都會地區已開始有尼特族出現。值得擔心的是,如果尼特族現象真的在台灣蔓延開來,這群人的公共參與和社會參與率下降。再加上社會現存的人口老化、少子問題,將使國家未來前途的陰影更深厚。

  學者觀察指出,尼特族常有人際關係問題、在家中親子關係疏離,出現退縮、不與外界交往,甚至連在家裡都很自閉的情形。父母照顧得太好、不懂得自我要求及無法掌握自己能做什麼的年輕人,發展成為尼特族的可能性較高;且待在家中時間愈久,其就業競爭力愈顯薄弱。由上述論點延伸,生活技能差、健康資源不足者將是尼特族的高危險群。如何增強年輕人的生活技能和健康資源是亟需關注議題和努力的方向。

三、生活技能的重要性
  生活技能是指能增進個人健全發展及降低個人危險和傷害的能力。一個擁有優渥生活技能的人,能積極面對生活上的各項挑戰、負起個人的生活責任和滿足社會的期待。反之,生活技能不佳的人,挫折忍受力較低,無法滿足個人需要和社會環境的期待,容易出現社會適應不良的現象。

  年輕人需要具備的重要生活技能有社會技能(social skills)、認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和情緒調適技能(emotional coping skills)等三類(WHO and UNICEF, 2003;Mangrulkar, Whitman, & Posner, 2001)。社會技巧是指與他人互動、溝通的能力,也是一個人能否在學校、家庭和職場等生活場域發揮良好功能的關鍵因素。認知技巧是個人的思考能力,包括判斷力和價值體系。情緒調適技能是自我管理和控制壓力的能力,它促使一個人維持情緒穩定和平衡。

四、生活技能教學方式
  一項良好的生活技能教學計畫包含三層面的事務:應用合宜教學策略、提供適切資訊和規劃完善的指導流程。哪些教學策略對提升年輕人口的生活技能是有幫助的?角色扮演、遊戲、放鬆和信任活動、小組任務與討論、情境分析、辯論、繪製作決定圖譜、一對一練習等互動式教學法已被證實是生活技能教學與訓練的良好策略。因為個人發展和生活技能應用的場景是我們生活中的真實情境,也就是人與人互動的社會環境;而上述之互動式教學法本身也是透過彼此的溝通和交流來學習,因而是進行生活技能教學最佳的策略。

  在選擇和提供資訊上,指導者可根據年輕人的個人發展狀態、健康任務及社會期待來進行。舉例來說,青少年中期年齡約15-17歲的人對父母的活動比較缺乏興趣,而花比較多的時間和朋友在一起。他們對同輩團體的價值觀、規則和服裝遵從性高,對青少年次文化的參與較為深入。因此,容易在同儕的壓力下,出現吸菸、喝酒或藥物濫用的行為。如欲提升這個年齡層孩子拒絕和作決定的技能,以預防這類行為的發生。進行生活技能教學時,指導者可提供吸菸、喝酒和用藥的社會壓力、可能被敬菸、酒和藥物的情境,以及菸、酒和藥物健康危害等相關資訊,並澄清同儕吸菸、喝酒和用藥的社會規範。

  生活技能的指導流程相當重要但複雜,它包含概念提供和澄清、技能演練和提升,及技能持續和普及的循環(Mangrulkar, Whitman, & Posner, 2001)。首先,必須讓年輕人認識此項生活技能。教導者可透過介紹該項技能的概念、列舉正向和負向例證、鼓勵口語演練,以及澄清錯誤概念來達成。進入技能演練和提升的過程時,指導者不僅需要提供實地練習的機會;在學習者演練的過程中,更需要耐心地引導、具體地評價其表現,並提供回饋和行動矯正的建議。最後,進入技能持續和普及階段,指導者需要提供學習者自我導向演練的機會,以及促發自我評價和技能的適應;亦即讓年輕人在自我規劃和評價中,將這項技能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中。

  整體而言,為了讓年輕人獲得三類的生活技能,在各級學校、衛生單位、醫院、社區中心等場所都可以辦理。敦聘具引導團體過程能力而非掌控能力、熱誠和熱心人格特質、尊重年輕人自由選擇權和決定能力的教師、父母、健康照護人員和社區領導擔任指導人員。另外,細心的規劃,並透過合作學習、同儕支持、持續演練機會、正確回饋和建設性批判,以及模仿其他同儕和大人的技能等方式來經營。

五、結語
日本日前結合企業界為尼特族解套,規劃安排多元化的生活經驗,讓這群年輕人走入人群、走入社會,冀望在三個月的就業訓練、生活學習和相關技能培養後,能減緩尼特族現象。我國則在近年內著手推動國民中、小學生活技能教學創舉,希望在提升年輕人口生活技能的同時,也能對尼特族現象有防微杜漸的效用。

參考文獻
Mangrulkar, L.,C.V.,& Ponser,M.(2001).Life skills Approach to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y Human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Robertson, A., & Minkler, M. (1994). New health promotion movement: A critical examination. Health Education Quarterly, 21(3), 295-312.
WHO and UNICEF (2003).Skills for health :Skill-based health education including life skill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