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health education中文版-衛生教育
發佈日期: 2009-01-17
作者: 李龍騰
一、衛生教育的定義與目的
衛生教育是在藉由改變民眾的知識、態度和技能,以影響其採行、維持或促進健康的行為。衛生教育是任何學習經驗的組合,被設計來促使民眾自主地採行導致健康的行為(Green, 1975)。衛生教育有時候也被稱為三級衛生教育(Webb,1993).衛生教育是一種用來影響民眾的行為,提供知識上的、態度上和行為上的改變,以期維持和改善其健康的過程(Simonds, 1979)。
衛生教育是一種過程,須要評估整體民眾的健康需求(health needs),包括能瞭解民眾社會上、心理上、教育上、社會經濟上、職業上與文化上的特質(Verstraete與Meier,1973)。衛生教育是一些設計好用來鼓勵急慢性病患主動地、適當地參與其治療與復健的活動(Wolle,1974),此方面可以定義為病患教育(patient education)。
所以,衛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鼓勵和促進民眾使其盡可能足以處理好他們的健康事務。當然,透過病患教育,我們都希望病患能獲得一些觀念和技能,協助他們應付其立即發生的醫療問題,甚至能維持他們的健康和避免發生疾病(Levin, 1978)。
二、病患教育的一般原則(Falvo, 1994)
1.病患教育是一種主動過程,必須讓病患參與互動;
2.病患教育必須包含一些評估工作以期發覺病患個人的需求;
3.為促使病患教育工作順行,衛生專業人員必須與病患建立起良好關係;
4.並且必須提供情緒上的支持;
5.病患教育不只要直接協助病患獲得知識,也要協助病患改善其決策制定與調適的技能;
6.必須建立一個評估與監控病患行為改變程度的制度;
7.透過這種評估過程所獲得的資訊再依須要評估和改變教育計畫。
三、衛生教育過程
步驟一.設定教育課程的目標與標題(topic)
民眾的健康需求是甚麼?其優先順序為何?上了這堂課之後民眾可以學到甚麼?學習的優先次序是甚麼?如何測量得知這種教育有多成功?
步驟二.評估學習者
民眾的學習潛能有多高?有那些因素可協助或會阻礙民眾執行這個學習計畫?民眾本身的自覺優先順序為何?
步驟三.執行計畫
要先決定所要教的是屬於那個學習領域?是認知(知識)的領域?是態度(動機、信念等情感性的領域)?或是技能的領域?再依據這些教育(學習)領域選擇教材與教法;選擇最好的教法以符合民眾所需之學習目標,從民眾的立場和醫學的立場來考量時間向度,多多運用民眾的資源,按照學習的優先順序將計畫分成幾個可以管理的步驟。
步驟四.評估教育成果
民眾達成既定的學習目標有多好?如果沒有達成目標,其原因何在?找出原因後,再按照這些原因改變下一次的教育計畫。
四、發展衛生教育的流程
1.選擇教學題目(topic)
2.選擇教學目的(educational objectives)
3.選擇教學方法(teaching methods)
4.製作教材(teaching materials)
5.施教(practice)
6.檢討與改進(evaluation)
五、教育的目的(educational objectives)與教法的選擇
1.認知的領域(cognitive domain):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選擇書面資料並配合演講、影音教學、與雙向溝通問答最有效;
2.情感性領域(affective domain):改變民眾的動機與價值觀,採用動態影像教學、角色扮演、社會劇等最有效;
3.技能的領域(skill domain):使民眾學習某種維持與增進健康的技能等,以學一動、做一動之回復教學方法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