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ous

動手教「健康」的招式:「經驗分享」

發佈日期: 2009-01-14

收藏

作者: 蘇富美


動手教「健康」的招式:「經驗分享」

 

曾經與好幾位在社區中工作的專家一起參與教學研習,說故事、分享經驗幾乎是大家傳導觀念,引發參與者動機及行動的必要策略。因為說故事、談經驗的本質在於強調感性,追求一種分享性的群體感染力,因為有出乎意外的戲劇性與變化,可以刺激聽者的想像力、創造力。也因為經驗分享會把人生的際遇、情感的變化和實際情境中的時間、空間因素連結起來,讓人彷彿身歷其境,切身的感受更能感動人,激勵人,這種作用力是現在教育界、社區工作領域期待達成的「充權」境界(empowerment)。

 

一、分享經驗從「說故事」開始

可是在「教」與「學」的互動中,怎樣才能啟發有意義的經驗整理與分享呢?有一天,在台師大衛教系教材教法課上談到「經驗分享」或「現身說法」這個重要的健康教學策略時,學生很快連想到我們以前談過的講述法中的「說故事」。因為在一個月前,我曾教過他們如何說故事,尤其是如何將自己的生活經驗整理成一個吸引人、有意義的故事。當時他們每個人只用了短短三分鐘不到的時間,就有好幾個同學能站起侃侃而談,自願地與大家分享他/她的個人故事,而且清楚的傳達他們經驗中想要傳達的要旨。當然更多的練習是需要的,以及學習更細膩的敏感度、技巧:如運用語調和敘事的風格來營造當場的氣氛等,是進一步的自我追求。

如何開始學習說個人的經驗或故事呢?以下兩個步驟提供參考:

(1)第一步:藉助西方傳播學的方法:5W1H。

●Who(Whom): 我把我媽嚇死了…

●Where: 我們去台東找同學玩…

●When: 月夜風高的晚上…

●What: 我第一次知道死亡是這麼近…

●Why: 我同學整天招待我們,長程騎車還堅持他要載我…

●How: 我們撞上路邊的燈柱,我就飛出去了…

 

(2)第二步:藉助我們作文課的古老智慧:「起承轉合」來編輯故事。

●起: 5W1H 俱可,想想從哪一個開始…

●承:說明時、地、人等

●轉:What, Why, & How

●和:結果與學習(意義、感觸等)

 

二、讓當事者說故事:「現身說法」與「訪問法」

教育學程中的未來的老師需要教導,各級學校的學生、社區中的民眾其實也需要學習如何完整有內涵的表達自己。因為能夠表達,才能相互溝通討論。「現身說法」是健康議題教學常用的策略,可是常辦活動或研習的工作者一定都知道,這個策略有它的風險性,因為你/妳無法確保這位當事者會說什麼、分享哪部分的經驗。我們都希望有真實性,完整性,但並不希望作假或操縱當事者的說詞(我認為這是教育和行銷的最大差別,必須嚴守的底線),因此「當事者」就如「學生」一樣,需要學習如何整理及表達他/她的經驗。

另外一種教學策略:訪問法,也可以發揮當事者「現身說法」的替代性功能。運用在教育現場,訪問法還有另一層的意義,讓學習者有機會貼近當事者個人生活的全貌,並學習觀察、傾聽和對話的能力。在推展檳榔防制這個健康議題時,我們研究團隊曾經多層次地運用這個教學策略,融入了質性研究與行動研究的精神,第一層透過質性研究策略在教師研習中鼓勵老師們貼近社區檳榔販賣(種植)現場;因為有了這樣的切身體驗,我們發現自然而然產生了第二層次的影響,訪問法也成為教師們在課程發展裡引導學生瞭解自己社區,貼近當事者(種植者、販賣者、使用者)的教學策略。

 

三、走出「冷」的教育環境,創造「熱」的教育環境

教學策略表面上看來好像只是技術的運用,「經驗分享」可以是聊天,也可能是老師與學生的「問與答」,當然也可能是學習單中的問題或小組討論裡的討論題綱。當老師問說:「你們有沒有看牙醫師的經驗?」「父親要求你去幫忙買菸,你反應如何,為什麼?」這些問話其實都在反應一個前提假設: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內容或學習效果有關。然而老師有多重視這些問話的回應,提供多少教學時間去準備學生的分享(整理、討論、報告或訪問)能力,代表老師(專業工作者)是否認同學習者才是他/她個人行為的主體,他/她們的生命經驗是可貴的,不是權威講的才算數(權威形象包括專家、教科書、老師等)。

強調人與人面對面的深度接觸,更是這類型教學策略的要旨所在。在這個資訊媒體發達的時代,許多與人實際接觸的社會化成長歷程,已經交由機械性接觸來取代了,電話、電視、電腦和電動遊戲佔滿大人小孩的日常生活,我們花時間拜訪鄰居親友,在溪邊、在草地與其他小朋友玩的這類時間正在急遽縮減,教育專家尤其是幼兒教育工作憂心忡忡稱之為「冷」的教育環境。因此相對而言,在教與學的互動間增加一些溫度,多創造出「熱」的教育環境變成重要的時代課題。我們當今處於知識社會的時代,所以每個領域都在強調終身的知識學習,「知識健康」如同「知識經濟」一樣,當然也是終身學習的內涵之一。然而健康不僅止於知識的學習,健康的實踐在生活裡,也是每個人的生命實踐的一部份,讓我們不管是教者還是學習者,都開始「經驗分享」、「說故事」吧!

 

主要參考文獻

1. 劉貴雲、蘇富美(2007)。創新教學課程設計—以檳榔議題為例。載於張建成、葉國樑、施致平主編:中小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教學與實務。台北市:國立師範大學出版。
2. 鄒川雄(2005)生活世界與默會知識:詮釋學觀點的質性研究。載於齊力、林本炫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3. 霍秉坤主編(2004)。教學方法與設計。香港:商務印書館。
4. 陳智文譯,Simmons, S. 原著(2004)。說故事的力量:激勵、影響與說服的最佳工具。台北市:臉譜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