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後健康管理


生產之後,有哪些照護事項是媽媽要特別注意的呢?

1.陰道生產什麼時候可以下床、可以出院?

答:正常分娩後,如無不適即可下床用餐和排尿(第一次下床需家人陪伴),但仍以休息為佳,若順利約3天左右即可出院。
2.生產之後,怎麼保持會陰部的清潔?

答:產後應該用衛生棉遮護會陰部以吸收排出的惡露,並隨時更換。並且在每次排便後。用溫開水或消毒水由前往後沖洗會陰部。
3.要如何保持全身清潔?

答:滿月前宜採淋浴,不可使用盆浴,以防細菌進入子宮引起發炎。洗髮後迅速吹乾即可。
4.生產後怎麼吃?

答:應均衡攝取各類食物。產後常口渴,可多飲開水、牛奶及熱粥等易消化食物。
5.生產後,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有性生活?

無惡露期間?並傷口大致恢復後再行性生活較好。通常約在產後滿月以後,否則易感染或不適。
6.生產後為什麼要運動?

答:產後選擇合適運動可增如腹肌收縮,促進子宮收縮,保持身材。

貼心小叮嚀


嬰兒搖晃症候群

劇烈搖晃嬰兒,導致嬰兒頭骨內的腦組織在短時間內快速晃動,造成腦部表面的血管破裂,引發硬腦膜下血腫或蜘蛛膜下腔出血,並常伴隨有視網膜出血及腦水腫。

不可以用力搖晃寶寶、甩耳光或將寶寶拋到床上,也盡量不要抱著寶寶用力旋轉。大部分發生在兩歲以下兒童,尤其是小於六個月的嬰兒。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嗜睡、急躁不安、抽筋、意識受損、嘔吐、食慾不振及呼吸異常等。致命率很高,且容易有發展遲緩、癲癇、腦性麻痺等長期後遺症。

參考 國民健康署健康99網站嬰兒搖晃症候群動畫影片讓照顧者更清楚了解其成因及症狀。

 

安全睡眠環境

1歲以下的寶寶在任何時間皆應保持「仰睡」的姿勢,不需要使用枕頭。
嬰兒床表面須堅實平整,避免有鬆軟物件或防撞護墊(床圍)。
與嬰兒同室但避免同床(含沙發或墊子)。
若使用拉起式嬰兒床欄,應注意欄杆墜落,且床欄杆間距不可以超過6公分。

外出乘車注意事項

寶寶外出乘車應使用嬰兒用後向式安全座椅,置於後座且面向後方。
避免使用機車或自行車搭載寶寶。

認識產後憂鬱症及防治


寶寶出生了,有的媽媽會有一點情緒低落或心情不穩定,這些現象大部分會在幾天後消失;然而,少數個案卻是狀況嚴重,需要專業介入治療。因為這些情緒症狀可能是不自覺,或是被忽視,可能造成個人及家庭的困擾,甚至傷害等情況。

產後憂鬱症是產後情緒障礙的一種,發生的原因目前仍然不清楚,可能跟生理、心理及社會因子有關,例如:周產期發生重大生活壓力事件、生產時體力耗費、生產過程經歷重大身心創傷等;此外,產後媽媽須負責照顧新生兒角色,育兒的辛勞壓力、人際互動的改變與調適,或因懷孕造成身體外觀的改變等,也會造成憂鬱。

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可能有產後憂鬱?

我們建議產後媽媽可以利用下面兩個問題,進行簡易評估。

  1. 過去一個月,是否常被情緒低落、憂鬱或感覺未來沒有希望所困擾?
  2. 過去一個月,是否常對事物失去興趣或做事沒有愉悅感?


如果上述兩個問題的確發生在您的身上時,建議您尋求協助,或透過心理衛生機構協談及轉介。同時也可以告知您的婦產科醫師,家庭醫學科醫師或兒科醫師,或精神科(身心科)醫師,以適時提供診斷、會談及必要的藥物協助,以避免傷害的發生。

 

產後情緒障礙分類(產後憂鬱症是產後情緒障礙的一種)

 

產後情緒低落

盛行率:約有三到八成左右

常見的發生時間:通常出現於產後3-4天內

病程長短:情緒低落現象,通常幾天便會消失

症狀:焦慮、心情低落、脾氣暴躁、疲憊、容易流淚、失眠、頭痛、做惡夢等

處理方式:

1.屬暫時性症狀;通常不需治療即會自行緩解,但家人需多給予心理支持。

2.若症狀持續超 過兩星期,便需要尋求進一 步之醫療協助及診斷。

 

產後憂鬱症

盛行率:約有一成

常見的發生時間:通常出現於產後6週內

病程長短:症狀會持續數週至數個月

症狀:
憂鬱、情緒低落、脾氣暴躁、疲憊、失眠;常有罪惡感或無價值感;飲食障礙、容易流淚、無法專心、對週遭生活及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或常覺得無法應付生活;覺得自己無法照顧好嬰兒等情形;嚴重者甚至有自殺的想法。

處理方式:需要接受醫療協助及照護

 

產後精神病

盛行率:每千例的生產個案,約有一到兩位

常見的發生時間:
通常出現於產後2週內

病程長短:
症狀會持續數週至數個月

症狀:
情緒激動不穩定、哭泣、失眠、個性行為改變;出現妄想或幻覺現象,如:媽媽可能誤認嬰兒已死亡或被掉包;症狀嚴重者,可能會有傷害自己或家人的妄想等

處理方式:
需要接受醫療照護,及住院觀察治療

如何因應情緒低落或產後憂鬱症?

  1. 自我生活調適‧尋求支持與協助
    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通常在產後的3-4天發生,而第5天達最明顯:通常產後兩週內就會消失。大部分的個案只需要家屬、朋友多予照顧與支持即可恢復。建議新手媽媽照顧新生兒時,可利用嬰兒睡眠時,多讓自己休息,不要陷入過度疲憊或睡眠不足的狀態。儘可能由其他家人分擔及減輕產後媽媽的家事清潔等勞力工作,給自己一些喘息休息的機會,同時應適度的向家人或親朋好友說出您的感受,也可以跟其他產後媽媽分享彼此的經驗與心情,將能得到相當的幫忙。
  2. 尋求醫療與心理衛生資源
    如果產後情緒低落的症狀一直無法改善,甚至持續時間長達2週以上時,建議應立即尋求協助。可至各醫療院所婦產科、家庭醫學科、小兒科或精神科(身心科)尋求協助,或可洽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尋求相關心理衛生服務資源。對於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的治療,通常及早診斷及早治療,越容易成功治癒。如果有產後憂鬱症時,切勿慌張,通常醫師會給予抗憂鬱藥物,並輔以會談諮商或進一步給予心理治療。此時,如果需要持續哺餵母乳者,可與您的醫師討論用藥成分及劑量。
  3. 積極接受診療,避免病症加重
    如果發生嚴重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時,產後媽媽除了會出現情緒激動不穩定、哭泣、個性行為改變之外,甚至會出現妄想或幻覺現象。根據國外統計產後精神病約有5%的自殺率及4%的殺嬰率,必須接受積極治療,以免造成不幸。

資料來源:台灣婦產科醫學會


結語

大部分的產後媽媽都會有輕微產後情緒低落現象,可在家人及朋友的關懷與支持下可以很快的獲得緩解,若一旦出現症狀加重或久久不能改善時,應立即協同家人尋求醫療的幫助。

給家屬的一段話

產後憂鬱或產後憂鬱症可能常被忽視或不自覺,因此常無法得到家人或親友即時的支持及抒發。家屬們經由一些簡單的對談聊天,給予傾聽、陪伴及支持,是能讓產後媽媽們自在的談敘個人想法及感受,並讓其情緒獲得抒發。同時,產後媽媽在照顧新生兒時,需耗費相當的體力,也常致睡眠不足,因此,家人應該去分擔照顧新生兒及家庭勞務,減輕產後媽媽的身體負擔;平時多關心產後媽媽,如果發現有產後憂鬱的現象且長時間無法緩解,甚至加重時,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1.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提供24小時免費心理諮詢服務。
  2. 各地方政府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心理衛生宣導、教育訓練、諮詢、轉介、轉銜服務、資源網絡聯結、自殺防治、物質濫用防治及其他心理衛生等服務。

全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一覽表

衛生福利部心口司 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4558-49529-107.html